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困惑,在通讯工具和交友软件很多的今天,男女之间的交往按理说要比古代快几倍,但实际上却是觉得找对象越来越难?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怎么处对象。
如今交流如此方便,找对象如此困难,那么,在信息相对封闭的古代,人们又该如何解决终身大事呢?
古代人寻找对象的规则很多,不像我们现代到了适婚年龄就看缘分,看眼缘,爱情是自由的。但在古代是不行的。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很短,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人越多,劳动力就越多。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所以,为了祖国的未来,历朝历代都在想办法增加人口。怎么处对象?这肯定是让那些年龄较大的年轻男女抓紧时间结婚。
春秋两季规定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即:男子20岁,女子16岁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早在宋代,男年15岁,女年13岁,听结婚的消息。那古代人到了法定年龄怎么结婚呢?规矩较多,必须按程序办理。
诗经·齐风·南山有这样一句话:析薪怎么样?匪斧不克。取妻怎么样?强盗媒体不能。这意味着:如何砍伐木材?不用斧头怎么办?怎样娶媳妇?无媒人无法结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脱单的第一步必须是媒人。媒介是为男女牵红线的介绍人。
元代作家王实甫写了一本名为《西厢记》的书,书中的女主角崔莺莺和张生在普救寺偶然相遇后一见钟情,私定一生。但他们这样做并不被认可,因为当时男女婚姻是媒人之言,父母之命。之后两人经历了种种波折,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突破了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碍,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像张生和崔莺这样的罗曼蒂克式爱情结局,是由于作者创作的需要,在古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那古时候,如果要正规的找个女朋友到底有什么程序呢?怎么处对象呢?
第一,由男方父母找媒人,先向媒人介绍情况,并提出寻找条件。后来又送给媒人媒礼,最展示自己的聘礼能力。古时候的媒人是专业的,他们会根据男人的情况,到女人家里去介绍男人。假如女人的父母同意,男人就到女人家去相亲。假如男女双方都满意,就会选择好日子商量结婚事宜,最后两人拜堂成亲。
乍一看,这个过程确实给人一种媒人之言,父母之命包办婚姻的感觉。其实历史上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是这样。比如秦汉时期,年轻男女的爱情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热情。爱情极其自由,对于怎么处对象来说很开放。
《诗经·郑风·秦》描写了男女青年在秦水和水岸游春的场面,男女一起游泳,互相玩耍,送爱花表达友情。这个场面相当于现代的相亲大会,少年少女穿着漂亮的衣服来到河边,互相愉快地交谈,他们拿着兰草和芍药,毫不畏惧地向自己的恋人表达爱意。
除以上这首诗外,这首《郑风·野有蔓草》还可以反映出当时年轻男女的恋爱情况。因此,无论在哪个时代,爱情总是有很强的魔力,让陷入其中的情侣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