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人恋爱容易,但是过好日子很难。爱或者不爱都是深思熟虑的回答。
我同意亦舒说的一句话:人爱的是一些人,结婚生子的是另一些人。”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总是认为两个人足够爱,可以结婚,而那些不能嫁给爱人,但因为爱不够。
真正成熟后才明白,两个人能否生活,不是爱不爱决定的,能相爱的两个人,从来不代表能过上好日子。
毕竟恋爱只需要两个人愿意,恋爱的时候不用考虑未来,更不用考虑现在。
但是当我真的想过日子的时候,两个人的爱情就没那么容易维持了。在这个时候的爱情中,不仅要有花前月下,还要有柴米油盐。
成年人的感情本身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两个人想一起生活的时候。
而那些能活下去的爱情,不一定真的很爱,但往往是蓄谋已久后的深思熟虑。
要过日子的感情里,爱情无法成为一切
记得周国平先生曾说:
爱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只有遵循理想原则的感情才能是精神生活,满足对方的精神需求,维持感情。
但是在两个人想要生活在一起的时候,需要的是遵循现实原则。
此时,感情中不可能只有爱,爱也不可能成为一切,即使前期可以,后期也会让人感到疲惫。
如同当初和蔡浩泉相恋的亦舒一般。
亦舒爱上蔡浩泉的原因是对方的气质非常独特。她认为能吸引她的是她最喜欢的。只要是她最喜欢的,两个人就能爱到最后。
于是,哪怕家里人强烈反对这门婚事,亦舒还是毅然决然地同蔡浩泉结了婚。
在当时亦舒的眼里,蔡浩泉的家庭如何不重要,现在的生活条件如何也不重要,因为有情饮水饱。
然而,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两年,亦舒离开了家,原因很简单——生活无法维持。
亦舒不想一辈子穷,也不想让孩子陪着自己穷。
从亦舒慢慢看不起蔡浩泉,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开始,曾经的爱情已经烟消云散,有情饮水也变成了贫贱夫妻百事哀。
恋爱中的人,很容易因为恋爱时的冲动,以为两个人可以永远这样走下去,但感情真的不能那么理想化。
就像有些人会觉得,不管另一半是什么样的,只要他们不讨厌,至于别人的眼睛,他们不在乎。
但是,不在乎也许只是暂时的,真想过日子,总要对感情成熟一点。
成熟的方式不是让自己变得强大,而是让自己明白,当你真正想要生活的时候,爱不能成为一切。
成年人的爱情里,有很多比爱更重要的因素
有时候,一段感情之所以不尽如人意,不一定是因为两个人没有足够的爱更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爱情的看法太幼稚,导致他们爱错了人,或者爱错了时间。
就像上面提到的亦舒,她的婚姻只维持了两三年,因为她太幼稚了。
幼稚到以为两个人足够爱,感情就能维持;幼稚到以为只要能吃饱,婚姻就不会有问题;幼稚到以为一旦爱上一个人,就应该早点和对方结婚。
亦舒和蔡浩泉相恋时间很短,几乎在恋爱时就和对方结婚了,亦舒以为,这就是把握爱情的方式。
但是,如果她一开始不用担心,多想想爱情,她的结局可能就不会这样了。
在感情上,很多人觉得一旦爱上一个人,就需要慎重考虑。一旦和一个人在一起,就是蓄谋已久的结果,往往说明没有那么爱权衡利弊。
事实上,当一个人在爱情中权衡时,并不能证明他们没有那么爱,只能证明他们对爱情的态度非常成熟。
毕竟,感情不是一件喜欢就一定要在一起的事,也不是一件在一起就一定能幸福的事。
恋爱中的权衡是在考虑两个人未来可能会有的结局,也是在衡量两个人是否应该在一起,能否生活在一起。
到了某个年纪,爱情里总有很多比“爱”更重要的事。
其中一个是两个人是否合适,另一个家庭是否能接受对方,两个人的生活是否有物质保障。
有些事情,太草率,很容易结束悲剧,但知道如何权衡和反复考虑,更容易满意。
所以,一旦陷入爱情,就不要失去应有的思想,知道面前的人该不该爱,能走到哪一步,比有多爱更重要。
叶宣在《纸婚》中写道:有时候,婚姻的起源,除了爱情,也许还有最现实的相依为命。”
当你想要爱情有结果的时候,两个人总是要一起生活。即使他们不想结婚太早,生活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
既然如此,更应该在清楚了两个人能不能过日子之后再去深爱。
在感情,能活下去的爱情,都是蓄谋已久后的深思熟虑,只有懂得反复思考和接近的人,才更容易拥有幸福。
即使两个人在仔细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分开,也只是证明了彼此没有那么合适。这样的结局比在一起生活后发现不合适要好得多。
想要幸福,本身就没那么容易,成年人,总该学会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