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依然会爆出一些虐狗虐猫的事件,让人心烦意乱,想出保护动物的计策,而且央视《新闻调查》已经播出了《一只猫的非常死亡》,相信也有不少爱猫爱狗者关注过。
2006年4月25日,央视《新闻调查》播出了柴静主持的“一只猫的非常死亡”的节目,该视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个节目所揭示的不只是真相的表面,它所反映的却是真相背后的人文关怀。
一、虐猫案回顾:
一位名为“碎玻璃渣”的网友于2006年2月26晚在网上发布了一组视频图片,视频中一位穿着高跟鞋的女子踩死了一只小猫。这个人在帖子中写道:“我并不想宣扬这种丑恶,但是良心也让我无法选择沉默!”这张照片一被贴上,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2个月前,一位女士穿着高跟鞋踩死一只猫的整个过程通过视频和图片在网络上呈现,引发了成千上万网民的强烈愤怒和抗议。由于受伤害的是一只猫,目前没有法律可援用的保护措施,网友们自发组织起来,通过搜索隐情的方式,在网络上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搜寻行动。六天内,他们从茫茫人海中锁定了踩踏猫的人,光碟的拍摄人以及涉嫌的幕后主使。但两个月过去了,这三个人一直没有在媒体上公开露面。猫已经死了,但人类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呢?仇恨?兴趣?还是欲望?一切猜测远远没有停止。4月初,我们前往虐猫事件发生的地点并与三名当事人见面,我们试图通过采访了解虐猫事件的真相。
每一天,都有许多动物死亡,有些是人为的,有些是自然的,有些是意外的,但是,从没有一只猫的死亡像这次一样引起了如此强烈和广泛的关注。就这样,一双高跟鞋就死了。
这个节目不选一个大话题,而是单独从一只猫的故事中展开,通过对真相的揭露,逐渐让观众感受到故事背后的人文关怀,起到启迪人心的作用。
二、主持人,解说词,揭示了节目的主题。
演出开始时,主持人柴静便端坐在录音室里,向观众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一只猫竟在高跟鞋下惨死!这件事引起了网民的关注。立刻,网上掀起了一股“抓真凶”的搜索热潮,并且对解说词进行了简短的解释,给观众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困惑。这几个解说词在解开谜团的同时,也隐含着揭示了本节目的主题——人文关怀。演出结束时,柴静站在观众席上,说了几句好话,再一次点明了主题。
三、直接接触事件地点的网络元素。
这一集的特点是使用了大量的网络符号。除猫咪视频播放、摄像机不停拍摄网络评论、网络照片,甚至显示时间的电脑日历。这些网络元素的组合意在表明,该事件发生在网络上,也必然会结束于网络。节目中,主持人柴静首先采访了部分网友,并通过网友的一些回应不断引导观众揭开真相的神秘面纱,也引导观众对这次“虐猫”事件的整体看法。这一集通过网民在采访中态度的转变,使整个事件形成了一个转折。网友从最初的愤怒到得知真相后的同情,同样体现了人文关怀的主题。
四、客观采访,真相大白,如鱼得水。
这一期的采访对象选择得特别好。当主持人柴静了解到踩死小猫的凶手是谁时,她没有直接采访当事人,而是先采访当事人的同事,这样的设计使得采访非常客观。在同事眼中,当事人是一位吃苦能干,细心负责的人。这次采访巧妙地设置了悬念,而随后的采访则是一个不断揭开真相的过程。接着,在对事实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后,观众才逐渐明白,这次的“虐猫事件”并非一个人的变态行为,而是幕后人员的指使和操纵。在采访幕后推手郭静之前,同样采访过郭静的同事,同事们都对他赞不绝口,还透露了郭静做过的一些好事。这样一位心怀善念,心胸宽广,心地善良的义士,竟能成为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真是令人惊讶。
为解决这一疑问,柴静随即对郭某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柴静得知,郭某正是出于利益的驱动才接手“虐猫”这个项目的。好朋友会因兴趣而变得麻木。似乎在当今社会,利欲熏心的人并不少见。柴静再次锁定了当事人李某,他控制了整个事件。访谈中,李某引来了一个“恋足群体”,这是一个庞大的、灰色的、普遍存在于社会的群体。这次的访谈也引起了观众对“恋足群体”的广泛关注。这部连续剧采访中,观众正在逐步接近真实,导演想要表现的主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当真相大白后,柴静采访了当事人的院长。观众能从院长的话语中感受到院长的理解与包容,也体现了院长所要传达的人文关怀。
五、升华主题,虐猫怎样解决?
该节目接近尾声时,网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网上,有些人要求立法,有些人则自发地形成了“反虐杀联盟”,这些解决方案必将引起政府和民众的关注。在采访柴静时,网友的一番话让人深思。这句话同样表明了虐待和吃肉的区别,“我们不是素食动物,我们可以吃它,但是不能虐待他。”真相大白后,可网友的态度在此时发生了转变。现在我们轻视他们的虐猫行为,我们就会用偏激的语言攻击他们,这不就是虐待他们吗?这一时刻,主题得到了提升。由「虐猫」到「虐人」,引发观众无限思考。同样正是这种启示,使“人文关怀”的主题得以充分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