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到了,回想过去的新年,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守着电视吃团圆饭。然而,与过去完全没有预期的新年味道相比,许多年轻人根本不打算回家探亲,尤其是90后似乎从不关心家乡的亲戚。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恋家了?
如果不是有血缘关系,那些一年都见不了一次面的人,对他们来说如同路人甲乙。这种现象被称为断亲,顾名思义,亲戚之间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断裂。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让我们感慨,这种现象似乎越来越严重,背后是年轻人开始不再把家当退路。为什么不再眷恋曾经被当作疗伤港湾的“家”?
01不信任感
心理研究发现,我们会更信任那些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人。然而,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使得亲戚朋友相处的机会很少。我们不参与对方的生活,也不深入了解对方。
互不了解的两代人仅凭血缘关系,其实很难产生情感的连接。
如果双方都不熟悉对方,自然会产生不信任。即使他们在节假日聚在一起,他们也会觉得消耗时间和精力。毫无意义的结果当然是死亡。
02没有利益维系
许多年轻人去大城市工作。他们的生活已经扎根于大城市。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通常与家乡关系不大,也就是说,没有利益交流。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长久,要么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同理心,要么有持久的利益交流。如果两者都没有,即使关系存在,也不会引起现实生活的涟漪。久而久之,便没有往来走向断裂。
03心理创伤
与前两个原因相比,断亲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心理创伤。无可否认,中国传统亲子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许多家长对孩子一直抱着“你是我生的,所以我对你有绝对的控制权”。
这种不尊重的模式使许多人对家没有归属感和依恋。过年时,他们宁可窝在出租屋里,也不愿回家面对父母的亲人。
许多年轻人一回家就面临着父母的指责和亲戚的比较。他们不在乎年轻人在外面的生活好不好。压力大不大?
在他们眼里,年轻人只是一种谈资、获得一定物质回报的摇钱树,这是断亲现象的根本原因。
人的骨子里刻着利弊的权衡。当一件事不再能给他们带来情感或物质利益时,他们就失去了做这件事的动力。没有人愿意去维系这些鸡肋的感情。
与前几代人相比,今天的年轻人,尤其是90后,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代。他们强调我的重要性,不会因为场面好委屈自己。
如果你让我不舒服我就离你远点是很多青年人的形式风格。
当人们的需求不能相互满足时,强迫维护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困难和不划算的事情。与其数量,不如直接去掉相处不和谐的人,把精力空出来寻找真正合适的灵魂,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关系的质量不是由血液决定的,而是由个性、价值感和社会地位决定的。
如果这些条件无法契合,继续勉强地保持往来就是给人生增加了一种负担甚至是痛苦。
王尔德说:“自爱是人生浪漫的开端。断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爱,因为生活有限,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不能把生活花在一些感觉不好的事情上。
所以断亲现象的出现,尽管无法阻止,但也未必不好。